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次
六合彩网站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学科点概述
温州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由温州师范六合彩网站 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92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专业六合彩网站 和荣誉六合彩网站 ——苏步青六合彩网站 。先后孕育3所本科院校,2011年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2016年温州大学城市六合彩网站 转设为六合彩网站 ,2021年温州大学瓯江六合彩网站 转设为温州理工六合彩网站 。学校现有茶山和六合彩网站 路2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1.3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97.72万册、电子图书193.22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64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420人,其中专任教师1518人(博士1046人,占68.91%)。拥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45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5人,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首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教书育人模范。生态环境学科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5年3月数据)。
六合彩网站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温州大学最早获批建设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之一;2021年计算机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排名位列浙江省第三)。2021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六合彩网站 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内高校第三个、地方院校首个通过华盛顿协议等效工程教育认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80人(含国际学生19人),专任教师78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31:1。硕士生导师52人,研究生导师生师比3.46:1。专任教师中教授15人,副教授29人,博士56人(占71.8%)。
学位点拥有国家千人、国家万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省教学名师、省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省“千人计划”、中央网信办网信优秀人才等各类人才和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人才团队。
近年来,本学位点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PAMI、IEEE TIP、NeurIPS等顶级和著名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作品150余件。转化发明专利35项。相关研究成果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等重要奖项10余项。
拥有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视觉信息智能计算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分实验室、温州市数字经济研究院、温州市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温州市智能影像处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平台。
2、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硕士学科研究方向。
(1)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的高级人才。主要包括:智能网络、网络空间安全、无线感知、分布式网络与云计算、复杂系统模拟。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的高级人才。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计算理论、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服务计算等。
(3)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方向培养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的高级人才。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医学图像计算、计算机图形学及可视化技术。
3、学科科研平台
(1)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六合彩网站-六合彩资料网站 为依托单位,基于计算机视觉、安全应急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重点针对安全应急响应相关的核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展开研究。研究方向从安全应急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以及信息响应三方面开展,包括:1)安全应急场景智能感知技术;2)安全应急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3)安全应急预警技术。实验室在场景智能感知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安全应急预警技术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应用系统。近3年来,实验室获得了各类纵向课题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8项,横向项目32项,实际到账经费1600余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1项,在与安全应急信息技术相关的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机器人视觉与控制、视频图像分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学术成果,共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2021年中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4年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5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2)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温州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5年,2010年获得“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2019年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工程与智能分中心、人工智能应用与开发分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与利用分中心。中心现有设备2059台(套),资产达2005万元。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建设了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良好实验与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了对校内学生培养的强有力支撑,并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网络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网络工程专业,服务于本校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类实践教学,和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与教师培训,并辐射至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基于软件仿真、硬件虚拟以及私有云等技术构建,提供与真实实验环境相比具有高度可比性与仿真性的实验操作与运行环境,实现实体与虚拟实验之间的优势互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300项以上的实验教学案例与教学资源,能够容纳100人同时在线进行实验学习与操作。
4、师资队伍
(1)硕士点负责人
陈慧灵,博士,教授,博导,温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六合彩网站 院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温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CCF温州分部主席,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重点专项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才计划评审专家,长期致力于智能计算方法研究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温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等 10 余项课题,开发出多套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交付使用。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 Guide2Research 机构认定的中国计算机领域前 200 强科学家榜单。近 年 来 , 以 第 一 作 者 / 通 讯 作 者 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等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10 余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5篇入选 ESI 热点论文。当前 H 指数为 105,论文被引数超 4 万次,2 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榜单。曾担任国际SCI二区期刊主编(2021.10-2024.12),受邀担任多个国际 SCI 杂志编委。相关研究成果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体视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
陈恒,博士,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医学信息知识数据库设计与构建、信息整合与检索、AI(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知识图谱设计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创新性研发工作。曾获得中国科六合彩网站 专项领域百人计划人才择优支持(2010),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奖励计划(2009)、福建省泉州桐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8)和温州市瓯越海智计划创新人才(2022)。曾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专项百人计划、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中科院留学基金以及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及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曾当任Biomedical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cs等4个国际杂志编委。目前担任《大数据导论》、《信息安全导论》、《大数据安全技术》等本科课程、留学生课程《Data Mining Technology》和研究生课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与《生物信息学概论》的主讲老师。
赵汉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市“瓯越英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现任温州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CCF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离散数学》、《计算机应用数学》等多门课程教学。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分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承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厅局级工程技术类项目3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4项,培养毕业博士1人、硕士8人,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高被引1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施转化6项。
胡众义,博士,教授,温州市智能影像处理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大学人工智能系创始专业负责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学。曾担任第14届、第16届中国智能系统会议秘书长、出版委员会主席等。从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应用等教学及研究20余年,培养5届硕士研究生。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已获授权10余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10余项,出版图像处理著作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支持项目课题(合作单位负责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重大创新项目和横向企业课题等20余项。
唐震洲,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温州大学硕导,韩国全南大学合作博导,教授。现任温州市智能网络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大学智能网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曾赴美国伍斯特理工六合彩网站 公派访学。长期从事智能化无线网络与通信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公益性项目、多个厅局级科研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项目。已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多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编出版省级重点教材和省级新形态教材,教材曾获得浙江省计算机学会优秀教材奖。曾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和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
黄辉,博士,教授,CCF杰出会员,浙江省高层次特支计划青年人才,现任六合彩网站-六合彩资料网站 副院长、温州数据研究院院长。近年来,主要从事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以及数据挖掘、智能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多项、在SCI、EI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网络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主持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项,主编省级新形态教材1部,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全国高校计算机研究会理事、温州市科协第十一届常委、CCF数发委执行委员、CCF教育专委执行委员、CCF温州副主席、温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温州市数商协会副理事长等。
(3)主要学术骨干
黄长城,教授,在工程和研发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在深圳、上海、香港等地主导或参与多个中大型项目。目前在温州大学专注于医疗与智能制造场景下的大数据架构及机器学习研究。过去五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8篇SCI论文,并指导学生赢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10项。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企业硕士导师,培养了8名研究生,同时负责数据库系统原理、现代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等课程本硕学生的教学指导工作。2019年,所负责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被评为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数据库技术领域拥有6项软件技术产品及著作权,担任Polardb开源社区的技术顾问(2024/5月),还担任了2024年中国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数据库创新赛总决赛的评委,现任温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李洪,教授,工学博士学位,温州市高层次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2019学年为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大分子在表面上吸附及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在Pattern Recognition, Information Sciences, Phys. Rev. A, Phys. Rev. E, Soft Matter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等论文40余篇,荣获温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3篇。
张楠,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多源信息融合,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承担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可视化等本科教学,出版多视图表示学习专著1部,发表SCI检索论文20余篇,代表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IEEE TPAMI、IEEE TKDE、IEEE TNNLS、软件学报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研究成果先后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9-2020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2022年度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3年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23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陈翼,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账经费22万元,发表SCI论文12篇(包括《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Neurocomputing》等顶级期刊),累计被引用64次,并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在教学方面,主讲《数学建模》《小程序开发实践》《机器学习》《高级算法》等多门本科及国际课程,累计授课学时160余小时,注重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深受学生好评。
赵安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神经网络、智能计算。分别于2014年、2015年至2017年两次赴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人工智能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至202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要承担研究生的《现代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技术》等课程。
姜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计算机与数学交叉,利用向量,矩阵与张量数据表示,耦合各种先验知识,基于欧氏空间与非欧空间构造各种凸与非凸高性能模型,设计高效算法;将传统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融合,用于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图像去噪和超分辨率等方面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基金与省基金,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多达10余门。
陈钊民,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因其突出的科研能力,在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 (TPAMI、TIP、TMM、PR 等)和国际顶级会议(CVPR、ECCV 等)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10余篇, 这些成果已被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印度等超过 5 各国家,超过20余位 ACM/IEEE Fellow 在内的著名学者引用2500余次,评价我们的工作“全新”、“高效”等,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并申请专利10余项,授权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浙江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并作为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第二参与人。其科研工作并受到同行认可,被邀请作为第 16 届国际智能机器人与应用会议 (ICIRA 2023)的分报告主席,以及被邀请作为AAAI 2024程序委员(Program Committee)。
邓若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研究,专注于卷积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在像素级二分类任务中的应用。在轮廓检测、图像分割等方向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多篇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CVPR,ECCV,ACM MM,IJCAI 等)和重要期刊论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大 CAD&CG 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并结题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
胡杰,博士,副教授,从事无人驾驶技术、异常驾驶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擅长多信息融合技术在驾驶行为分析上的应用。截止目前,发表SCI论文2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市科技项目2项。近五年,主要承担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课程。
戴大蒙,博士,教授,温州市551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数据治理与应用。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和地市级项目10余项及多项重大横向课题,在《电子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担任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专家等社会工作。
徐玉,博士,教授,2003和2008年在浙江大学分别获自动化学士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现为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系统综合实践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无人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一流课程1门、企业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
何才透,博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仿真、GPU并行计算和物理建模、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研究,擅长对基于客观规律和物理原理的物理仿真和可视化。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一区论文3篇,二区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一区和二区期刊论文各1篇,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已授权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结题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探索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作为第二参与人参与省市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在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李俊,博士,副教授,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服务计算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市级科研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了10多篇SCI检索的学术论文,授权专利5项。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在教学方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近年来获省级协同育人教学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讲课程《Web应用开发》或省级1流课程项目,连续多年获教学业绩考核A。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指导多名学生在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多名毕业生成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叶林伟,博士,副教授,温州大学新湖青年学者,硕士生导师。2021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语言、显著性检测和分割、多模态视频检测与分割等,在IEEE TPAMI、IEEE TMM和CVPR等相关领域发表论文26篇,并担任IEEE TMM、CVPR、ICCV、ECCV、WACV的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现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以及实践课程《IT企业认知实践》。
陈昂,理学博士,现任六合彩网站-六合彩资料网站 特聘教授。1992年被聘任为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先后在葡萄牙 Aveiro 大学,德国Augsburg大学,美国Pennsylvania州立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Akron大学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被聘为浙江省政府特聘专家。共发表120余篇论文,至今被SCI杂志文章引用5千余次,H指数36,其中一篇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单篇被引用850余次。目前从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数字孪生的研究工作。
施晓秋,二级教授、六合彩网站-六合彩资料网站 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和工程教育。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担任课程有计算机学科导论、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概论、软件定义网络。已主持省部级以上(含)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16 项。主持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所负责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华盛顿协议等效工程教育认证。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发表教研论文 12 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学术任职包括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建设地方院校工作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等。
更多硕导信息可关注://6hecaiwz.com/rcpy/yjspy/sdjs.htm
5、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1)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系统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学术前沿,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项目研发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2)毕业生就业发展
本学位授权点所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毕业生进入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内外大学,或者到985、211高校继续深造。近年累计毕业学生200多名,2024年就业率100%,升博率23.53%。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培养的硕士生综合业务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多数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3)研究生奖助体系
为了让每个研究生都能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不会因生活困难而影响学业,温州大学出台了“无忧读研”各种奖助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助覆盖率达100%,研究生每学年报到注册时,无需携带学费,即可将获得的学业奖学金(每人至少不低于8000元)直接抵扣学费。